名句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的翻译

  • 知识
  • 2025年05月10日
  •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注 赏 背 听 出自金朝 : 元好问的《秋怀》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类型: 写景秋天思乡 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门外,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屋里

名句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的翻译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出自金朝 : 元好问的《秋怀》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类型:
写景秋天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
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
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
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门外,
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
屋里,
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
吟唱之声逢秋更苦;
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
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石岭关山的小路呵,
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
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
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注释
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萧萧:落叶声。散:散播﹑散发。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
淅淅:风声。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掩,铺散,遮盖。
黄华:指菊花。华,同“花”。
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黄庭坚《胡宗元诗集序》说:“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暂:顿时。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鉴赏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从三乡镇移居登封,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战争的形势却日趋险恶。当年九月,蒙军主帅木华华黎集结大军,包围了太原,并攻破了濠垣,诗人面对破碎的山河,沦陷的故乡,心中抑郁难平。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候虫和寒鹊自喻,抒发了流落他乡的凄凉苦闷和对于家乡的殷切怀念。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猜您喜欢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 《史记·高祖本纪》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 —— 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 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荀子·天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苏轼《赠刘景文》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 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 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乍暖还轻冷。 —— 张先《青门引·春思》
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 —— 《新唐书·卷一》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王冕《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