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的古诗二十首亲子共读趣味满分
在学前班的日常课程中,老师经常会带着孩子们探索古诗的世界,这不仅能让小朋友接触到中华文化的瑰宝,更能培养他们对语言和文学的兴趣。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我们学前班最近学习的一些古诗,并且用简单的话语解释它们背后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首《清平乐》:“晓出净慈寺下马路。”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诗人李白早晨出行的情景,通过“净慈寺”这个名词,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时期佛教文化的氛围。孩子们听后,很好奇为什么李白要去寺庙,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从送礼给师傅到去祈福自己,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联想。
接着是另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由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是他晚年写下的最后一篇完整作品。在讲解时,我们告诉孩子们,这里描述的是一个人的孤独与思考,以及他对未知事物产生怀疑的心情。这也引发了讨论: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呢?
接下来是《相见欢》,这是北宋时候苏轼所作,它表达了两个人见面时的情感激动。老师将其中“花间一壶酒,只恐琵琶声多”。这些字眼让我们的孩子们想到过节或聚会的时候,与亲朋好友共享美好的时光。
还有其他几首如《踏莎行》、《静夜思》等,每每读来都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千年之前,那些文人墨客笔下的画卷般生动又真实。而当我问他们是否觉得自己也可以成为这样的大作家,他们笑着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有心,就能写出像这样的好句子。”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的小朋友逐渐学会了如何从这些古老但仍然充满活力的文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也学会了更深入地理解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这就是学习古诗二十首带来的改变——它不只是文学上的启蒙,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一批新的爱国者、爱文化者、未来的一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