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四方方能得其全
读音:zhì zài sì fāng, fāng néng dé qí quán
成语出处:《汉书·武帝纪》:“自以为不才,以此为志。”
成语造句:他从小就有“志在四方”之心,不畏艰难,终成大器。
近义词:远大目标、宏伟抱负、渴望成功
反义词:消极态度、满足现状
成语用法:形容某人有很大的抱负和野心,有进取心。
成语繁体字形式同简体字,没有区别。
常用程度:较常用,尤其是在提到有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或抱负时使用。
感情色彩:积极向上、充满希望、坚定的决心
成语结构:“志在”+“四方”,意思是指人的精神追求达到最广泛的范围,即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目标或理想。
词语解释:
志(zhì):意指精神上的追求或者方向。
在(zài):表示所处的状态,如“志在天上”就是把目光投向了天空。
四方(sì fāng):意味着所有方向,包括东西南北及上下,也可以理解为整个世界。
方能(fāng néng):表示条件或者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的事情。
得其全(de qí quán):获得全部,或达到了目的。这里面的“全”代表的是完成事物中的一切要素或者达到最完美状态。
解释来源: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历史人物刘邦,他本来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他的野心和抱负使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君主,因此人们将这当作励志的典范,用以激励自己去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
用法举例:
由于李明对科技领域有着浓厚兴趣,他一直保持着"志在四方"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并创造新的技术产品。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发明家,被誉为科技界的大师级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