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名句 > 名句
北齐秋风中散落的历史
admin2024-01-21【诗人】人已围观
简介作者 | 严勇 东魏这个傀儡王朝,因为权臣高欢的一句话,把都城从洛阳迁到了邺城。 邺城一时没有合适的宫殿,于是他动员了八万人,花了五年时间修建了一座新城。 真正迎来了它最
作者 | 严勇
东魏这个傀儡王朝,因为权臣高欢的一句话,把都城从洛阳迁到了邺城。 邺城一时没有合适的宫殿,于是他动员了八万人,花了五年时间修建了一座新城。 真正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
邺城自东汉末年以来虽历经晋、十六国、南北朝,其间曹魏、后赵、冉魏、前燕先后在此建都,但规模并不大。 高欢所建的邺都规模比曹魏王都还大,东西长八里,南北长八里。 增建了许多豪华建筑,如太极殿、昭阳殿、仙都花园等,史称延安城。 云北齐《周书·武帝年谱》:世间纵欲淫乱。 有的运石过塘,识山识海,有的搭建层层平台,阳光在云中照耀。 拥有一颗纵情的心,那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 还说“宫殿金碧辉煌,极尽奢华”,从侧面可见当时邺城有多么雄伟、华丽。
在此之前,邺城因两个人而闻名,一个是西门豹,一个是曹操。 他们的祖籍和出生地都不在邺,但他们死后都选择在这里安息。 这其中的深情不言而喻。 西门豹统治邺城之前,这里是地广人稀、土地贫瘠、河水泛滥的地方。 西门豹来到邺城后,识破了巫女们编织的谎言,选择在河伯娶妻之日,将邪恶的巫婆和长老们扔进漳河,为百姓除恶。 。 又开凿渠道十二条,引黄河水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了灌溉。 经过他的精心经营,野帝从此繁荣昌盛。 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定邺城为魏国陪都。 从此,邺城逐渐成为诸侯、王、国的都城。
司马迁曾这样称赞他:“西门豹治邺,百姓不敢欺他。故西门豹为邺之令,名满天下。泽流子孙永无止境。他难为人。”一个有德行的医生!” 人们为了纪念西门豹,在漳河南岸的丰乐镇修建了西门豹祠堂进行祭祀。
到达西门豹庙的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听当地人说这里不对外开放。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来到了门口。 隔着门望去,只见一片杂草丛生的荒林,一群白鹅呱呱叫着向我走来,仿佛在向我展示一个不速之客。 。 门上的铁锁已经锈迹斑斑,铁门的两根骨撑也被折断,让人从缝隙中挤了进去。 我刚一脚进去,突然听到里面有狗叫,吓得我犹豫不敢进去。 西门豹庙门口有“西门豹庙”四个大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门豹祠
后来查阅史料,得知西门豹庙发生的一件荒唐事。 由于西门豹在百姓心中有很高的威望,逐渐成为百姓心中神的化身,西门豹庙也成为统治者前往祈雨的地方。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也是这么想的,但他的做法更是愚昧至极。 《北齐书·文宣帝年谱》云:天宝九年,大旱。 皇帝求雨未果,便毁掉了西门豹庙,挖了它的坟墓。 意思是文宣帝高阳因雨久不下,到西门豹庙祈雨,但雨还是不下。 高阳大怒,拆毁庙宇,掘西门豹墓。 这个在位时只顾吃喝玩乐的皇帝,不修水利,遇到天灾也不反省自己,反而把怒气发泄在西门豹身上。 他实在是太无知了。
据《和硕古志》记载,曹操的高陵位于西门豹庙以西仅7公里处。 曹操一生征战南北,具有完整的文才和军事谋略。 在战场上,他“随机应变,诱敌取胜,变化如神”。 他闲暇之余不忘学习,把《孙子兵法》读熟了,并做了笔记。 此外,曹操的文学造诣也非常深厚。 “从军30多年来,他从未放弃过书籍……登上高位,必须写诗,创作新诗,这些诗都是他精心编排的,都变成了音乐。” 曹操《旦歌行》:“对酒歌,人生何如?如朝露,日子何其苦……”是千古名句。 一代英雄,把邺城作为他们的都城的建立地,也把这里当作了他们的最终归宿。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兵力攻打袁谭,进军围攻邺城。 随后,邺城被曹操攻陷。 从这一年起,曹操将据点北迁至邺城,从此所有朝政命令都下达了,而汉献帝的都城许昌只留下了少数官员。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曹操在征战途中病逝。 在打败了最大的敌人关羽后,他选择了在邺都休息。 曹操死后的具体埋葬地点历代无人知晓,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猜测。 历史上可疑坟墓有七十二处,有人说他葬在铜雀台或漳河下。 凭借目前的考古发现,人们终于知道了曹操墓的确切位置:漳河南岸的安丰。 高雪村在乡西。 当考古人员挖出曹操墓,看到简单的随葬品时,人们不禁对这位英雄多了一份敬意。
曹操临终前的《遗嘱》中说:“我死后,大衣只要保存,就不要留下。百官应在殿中。十五居隐,下葬后,将衣撤去。”衣服。将驻守的人不准离开驻地,有司负责其职责。衣服收集起来埋在邺城的西岗,靠近西门豹庙。没有黄金。玉石宝物,我的奴婢、妃嫔,都是勤劳的,他们都使用铜雀台,待他们也很恩惠……你们总是到铜雀台上去,看看我西陵的墓地。” 曹操明确要求“一切从简”——下葬时穿普通衣服,不随葬金玉宝藏,文武百官不穿大量丧服……与奢侈的葬礼相比,北齐的皇帝们,曹操就节俭得多。
离开西门豹庙,本想去高陵,但天色已晚,怕晚上迷路,而且还没有对外开放,所以就放弃了想法看到了曹操墓,于是我在漳河边停下来,呆呆地望着漳河上游。 凝视。 漳河古渡,水流悠长。 有多少行人在这样的夜晚会感到惆怅,就像我站在漳河边,听着潺潺的江水声,叹息着。 唐代诗人岑参曾路过漳河故城,写下这样一首伤感的诗:城南望岭台,漳水东流不复。 武帝宫里的人都走了,每年还有谁来过春天呢?
这条古老的漳河见证了西门豹在邺的统治,见证了曹操的文武双全,见证了“六朝古都”邺都的盛衰。 漳河古渡成为东魏、北齐时期最繁华的贸易港口,世界各地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邺都。 当地文人把漳河古渡列为邺古城八景之一,并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北齐清明节上河图:每到傍晚,夕阳斜照栏杆,云彩绚丽,山、水、人……这些物象,精心融入画中,瑰丽无比,美丽无比。 那些美丽的风景早已消失,就连眼前的漳河也在夜色中渐渐睡着了。 回首往事,恍如一场梦。
古人云:月满则满,水满则满;月满则满,水满则满。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曾经繁荣一时的邺都,没能熬过北齐的灭亡。 北周襄王二年(580年),皇亲国戚杨坚放火烧城,从而毁掉了这座千古名城。 铜雀台只能存在于古人的记忆中,不能再供后人登高远眺,或在河边追忆往事。
从此,叶城日渐衰落,人口锐减,漳河泛滥,人们纷纷迁走。 现在连叶姓县也不复存在了。 据说,在漳河的水底,还残留着一段历经千年的邺城墙基,等待着人们去揭开那段尘封的历史。
曹操
从磁县到安阳,如果不沿着107国道向南走,路边就会看到一座北朝皇陵文化园。 进去后,你会发现花园已经废弃,池塘已经干涸,绿色的蔬菜迎着秋风,茁壮成长。 花园里的凉亭已经很久没有坐过了,上面布满了灰尘。 由于浇水施肥,通往最里面的小路变得泥泞难走。
这么美丽的花园已经废弃很长时间了。 进入正殿,陈列着几尊当地明贤的雕像。 兰陵王高长恭就是其中之一。 他手上握着一把剑,看上去还是不错的。 不过,大厅里也仅限于这几尊雕像。 其他物体已被移除。 可以说,四壁空空,没什么可看的。 走出门,环顾四周,一切都是荒凉的,这让人想起曾经繁华的叶城,无法摆脱这样的命运。 最终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地名和痕迹,让人唏嘘不已。 如果兰陵王能够自立为王,力挽狂澜,或许北齐的历史就会改写,但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园内静谧,令人沉思,荒凉的景象是历史的真实再现。 很多修葺如旧的旧民居、新土堆,其实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只有那些废弃的遗迹,往往才更真实。 这么大的一个花园,还有几处残迹,仿佛一张大画纸上留着的空白,给人一个抒发情感的空间。 坐了一会儿,他起身,向兰陵王的陵墓出发。 因为手机版的地图上标注了两座兰陵王陵墓,所以我离开了近在咫尺的兰陵王陵墓,驱车前行。 我在下一个路口拐进一条小路,向路过的村民询问。 原来是错的,但是回头也不容易,只好沿着小路走,路上看到一个看起来像墓地的花园,就开车过去,结果又迷路了,于是我只好倒车原路返回,边走边问,终于在最后一丝夕阳落入云彩之前,到达了兰陵。
兰陵陵的外墙紧邻小道一侧,但正门却隐藏在里面。 如果你路过小路而不问人,你永远不会看到兰陵墓三个字。 我们把车停在三岔路口的一块空地上,急忙询问路口的糕点摊贩怎么去兰陵王墓。 他漠然地伸手一指,就在那里。 我们顺着手指的方向走去,看到了一扇小门,上面用小篆书写着“兰陵忠武墓”,门前的石碑上刻着“磁县北朝墓葬”。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我进入花园时,我看到种植了一些柳树和柏树。 不远处,一个小男孩正在和爸爸一起挖土豆。 他因为某种原因哭了。 这一声哭声打破了兰陵王陵的寂静,也给陵园蒙上了一抹苍凉和孤独。 如今的墓地早已成为人们种植蔬菜的场所,这与北朝文化园中看到的景象是一致的。 兰陵王陵仅存一座高丘,陵前矗立着一尊白玉兰陵王雕像。 他神情平静,看着前方,仿佛这世界上没有发生过任何风波,有一种宁静。 庄严之美。 但他右手拿着的獠牙面具却告诉我们,这份平静的背后,有着多少难忘的过去。
兰陵王
陵园南有碑亭一座,内有兰陵王墓碑。 碑高4.21米,宽1.28米,厚0.33米。 正面篆刻:兰陵忠武王碑,前齐假黄斧,太史太尉公。 该墓碑记录了兰陵王的一生故事,因其字体优美、年代久远、体量庞大、保存完整而被誉为“北朝第一碑”。 这段铭文为人们揭开了那段悠久的历史,让人们触摸到了那段令人心酸的时光。
北齐的皇帝几乎都是暴君,荒淫无度,百姓苦不堪言。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达到了顶峰,以致于中国历史上至今仍有大量的文物流传下来。 兰陵王诞生于山河漂流的末世。 他的父亲高成在登基之前就被厨师刺杀了,留下了五个等待喂养的孩子。 ,升任部长、州州长。 他手握大权,多次击败周军的进攻。 兰陵王每次与敌人交战时都会戴着狰狞的面具,因为他相貌英俊,周军知道齐军中有这样一个人,当他知道对手是兰陵王时,他不战而逃。 ,让敌人闻风丧胆。 最辉煌的一次是洛阳邙山大捷。 他率领五百骑士直冲数十万周军,一路杀到洛阳城下。 城内的守军仍不敢相信他的话。 他摘下狰狞的面具,相信自己就是前来救援的兰陵王,于是军心大振,一举击败了周军。 战后,士兵们为了歌颂他,谱写了一首《兰陵王入阵歌》,演绎兰陵王的“战神”风范。 正是因为他如此出色,才引起了皇后高纬的怀疑,最终被赐毒酒而死。 象征性的阻碍之后,它很快就灭亡了。
古人云:乱世出英雄。 兰陵王是乱世英雄。 可惜,他如此忠心耿耿,却落得如此下场。 想想北齐有多少兄弟在互相残杀,争夺皇帝,他手握兵权却无动于衷,着实难得。 真是让人心痛,他这么一个没用的皇后,却甘愿为他***。 他一统天下的野心还没实现,就被愚王所杀。 这对齐国来说实在是一种不公平的命运和不幸。 如果是别的弟弟,早就谋反篡位了。 比如他的五弟安德王高延宗就叛乱自立为帝。 当他来到墓前见到兰陵王时,他感到悲伤,流着泪写下了《墓兴盛诗》:“夜台寂静,春门无复,唯有玉山树”。充满了压抑,向西倾斜,看到的东西令人感动,目光令人恐惧。看着远处的纪念碑,我流下了眼泪,石墓变成了悲伤。玄丘终于被毁了,而这个名字是在天空中建立了数千年的。” 千年之后,瞻仰兰陵王墓。 这首诗最感人,情感最真挚。 诗中不仅描写了兄弟姐妹之间深厚的爱情,也描写了英雄相惜的绝望。 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当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最悲哀的是夜寒,人憔悴不可怜。 秋风吹过荒坟上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驰骋在战场上的俊美战神,最终化为一把泥土,消失在硝烟草丛中。 他的妻子郑贵妃经历了人生的这场大劫难,意识到自己已经逃入了佛教。 她的心里,永远只有美丽善良的兰陵王,其他人都无法再走进她的心里。 从此,孤独的纱窗,蓝色的灯,古老的蜡烛,不计较今夜和昨天,独自为之守护一片净土。 每年,一批来自东营的演出团体都会在兰陵王陵前迎宾,奏响古歌《兰陵王进门曲》,致敬战神。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