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名句 > 名句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
admin2024-01-03【诗人】人已围观
简介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 出自清朝辛弃疾的《一剪梅》 作者介绍 原文赏析: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 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
出自清朝辛弃疾的《一剪梅》作者介绍
- 原文赏析:
-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
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
信也难通。
满堂惟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
歌且从容。
- 拼音解读:
-
yì duì zhōng qiū dān guì cóng 。
huā zài bēi zhōng 。
yuè zài bēi zhōng 。
jīn xiāo lóu shàng yī zūn tóng 。
yún shī shā chuāng 。
yǔ shī shā chuāng 。
hún yù chéng fēng wèn huà gōng 。
lù yě nán tōng 。
xìn yě nán tōng 。
mǎn táng wéi yǒu zhú huā hóng 。
bēi qiě cóng róng 。
gē qiě cóng ró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初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奉表南归。高宗于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任满。改广德军通判。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论》、《九议》,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详情
一剪梅译文及注释
-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
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
信也难通。
满堂惟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
歌且从容。
译文回忆昔日中秋,在丹桂丛中,饮酒赏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今年的中秋,因为下雨,只能在楼上过,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云,又是雨,就是没有月亮。我想乘风上天去问,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门。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照妖,只好从容地举杯喝酒,从容地欣赏歌舞。
注释①:回忆。②:活用,将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在杯子里面。③:表达感情,表示程度深。④:造物者,上天。辛弃疾特别喜欢用典,“化工”一词大约就是典故,大概出于汉朝贾谊的《鹏鸟赋》中一句:“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大意是:天地比是一个大熔炉,造化就是炉匠,阴阳二气生起炭火,万物象铜一样都在里头熔炼翻滚。(说人与万物在这世上,就如放在一只大炉子中被熬炼那么苦恼)
一剪梅创作背景
-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
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
信也难通。
满堂惟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
歌且从容。
一剪梅赏析
-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
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
信也难通。
满堂惟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
歌且从容。
中秋节是诗人饮酒抒情的的夜晚,辛弃疾曾写过两首中秋寄情词,一首是《木兰花慢》另一首就是《一剪梅》。
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之夜感怀而作,上片写景,词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往日的中秋佳节是多么的美好!“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与今日中秋之夜雨纷纷!“云湿纱窗,雨湿纱窗”作对比。突出表达词人对今年中秋一种遗憾的心情。下片作者着重抒情,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欲乘风问天,抒发自己内心的惆怅,但诗人乐观豪放,不管环境怎样,依然举杯畅饮,从容的欣赏着歌舞。
这首词内容丰富,通过描写月夜之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情,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