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诗人 > 诗人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唐代诗人
admin2023-12-13【诗人】人已围观
简介柳宗元,字子侯,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 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 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病逝于柳州。 他这一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去世时未满50岁,
柳宗元,字子侯,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 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 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病逝于柳州。 他这一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去世时未满50岁,因他是河东人,最后当上柳州刺史,所以被称为六河东或柳柳州。
刘氏、薛氏、裴氏合称“河东三姓”。 柳宗元的第八代至第六代祖均是朝廷高官,第五代祖曾任四州刺史。 入唐后,刘氏与黎王室关系密切。 仅高宗在位期间,居住吏部尚书的刘氏就有22人之多。 但在永徽年间,刘氏屡遭武则天的攻击。 柳宗元出生时,家境已没落,他从皇亲国戚的特权地位跌落到普通官僚地主阶级。 柳宗元的曾祖父、祖父也只担任过县令等小官。 其父刘震,官衔一向不高。 柳宗元感慨地说,他这一代人“自五六世纪以来,没有一个人做过朝廷官员”。 安史之乱对刘氏又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战乱期间,刘真将母亲送到王屋山避难,他和家人也加入了逃难人群,逃到了吴地。 在南方,生活曾经很困难,有时甚至赚不到钱。 柳宗元的母亲为了养活孩子,经常挨饿。 柳宗元出生于“安史之乱”后,他的童年是在贫困困苦中度过的。 柳宗元九岁时,另一场大规模割据战争——建中之乱爆发,使柳宗元一家再次遭受战乱之苦。 柳宗元生长在-时代。 他从小就对人民疾苦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社会现实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他日后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成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贞元九年(793年)春,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士。 与此同时,他的好友刘禹锡也通过了考试。 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被任命为刺史尚书,这也算是他踏入官场的开始。 这一年,他在长安娶了杨平的女儿。 两年后调任中伯学洪词部集贤殿。 有正子在书院,他可以读很多书,开阔眼界。 同时,他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关心和参与政治。 在集贤堂书院一年级时,他写下了《皇子四爷羊城遗迹碑》,赞扬羊城这位谏官在重大政事上勇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第二年,他写了《入侵辩论》。 《论战败》,表达了坚持团结、反对0的强烈愿望。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任蓝天卫,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李兴。 时年31岁,官职与韩愈相同。 他的官衔虽低,但权威却不亚于御史。 从此,他与官场上层有了更广泛的接触,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逐渐产生了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改良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任丕的永贞变法虽然仅半年就失败了,但却是一场震惊全国的进步运动。 所实施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的宦官和封建割据势力,利国利民。 人,顺应历史的发展。 柳宗元和他的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命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六”。 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与宦官、豪门、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他的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随着顺宗下台,宪宗上台,变法失败,“二王刘六”等变法派随即被贬。 八月宪宗即位,九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 还没半程,就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这次同时被贬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次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位于湖南、广东交界处。 那时候地处很偏僻,人烟稀少,而且很可怕。 与柳宗元一起去永州的还有他67岁的0号、他的表弟刘宗植、以及他的表弟吕尊。 他们到了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后来在一位和尚的帮助下,他们住进了龙兴寺。 由于生活艰苦,他的妻子卢氏到永州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仍不肯放他走。 他们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变成“怪人”,几年后还继续批评他。 由此可见保守派有多么讨厌他。 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腐败和艰苦的生活环境,让柳宗元伤心、愤怒、惆怅、痛苦。 再加上几次无情的火灾,他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以至于“走路时膝盖发抖,坐下时脊柱瘫痪”。 程度。 贬谪期间所经历的种种失败和磨难,并没有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 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然我受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的拒绝,但这无非是我所做的事情而已。”
永州贬谪,历时10年。 这是柳宗元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他在京城时,直接从事革命活动。 到永州后,他的斗争转向思想文化领域。 在永州的十年,是他不断奋斗的十年。 他广泛研究古今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写了《封建论》、《费国语》、《天职》、《六《对策》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被召回北京。 但他并没有得到重用。 因对武元衡等人怀恨在心,二月到达长安,三月宣布降职。 柳宗元被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刘禹锡被任命为亳州刺史。 虽然他从司马晋升为刺史,但被贬的地方却比以前更加偏远、困难。 柳宗元认为亳州比柳州还要困难,而刘禹锡还有八十多岁的妻子支撑,于是多次上书朝廷,请求与刘禹锡交换。 后来,因为有人帮忙,刘禹锡被贬到连州,柳宗元也启程前往柳州。
柳州比永州距离首都长安更远,更加落后荒凉。 其居民多为少数民族,生活极度贫困,风俗习惯与中原地区有很大不同。 柳宗元刚来到这里时,语言不通,一切都不太适应,但他仍然决心利用总督有限的权力,继续在这个地方推行改革,为当地人民做好事。 。
在柳州,柳宗元决心废除“以金钱为人质,时时赎回男女,子若有情,不为奴”的残酷习俗。 他制定了一套释放奴隶的办法,规定成为奴隶的人可以按时间计算工资,还清债务后可以恢复人身自由,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 。 此举受到了贫困群众的欢迎,随后在柳州以外的州县实施。 鉴于当地民众迷信落后的风俗习惯,柳宗元严禁巫医骗钱害人; 他组织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校,推广医学,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口井,解决了问题。 饮用水问题。 柳州有很多荒地,柳宗元组织闲散劳动力开垦荒地。 仅大云寺开垦的荒地上,就种植了三万根竹竿和数百种蔬菜。 他还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多欢亲自参加植树活动。
柳州四年,柳宗元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了多项扬长避短的改革。 这一遗产使一方受益。 其实就是王叔文改革在某些方面的推行。
长期的降级生涯、生活的困难和精神的折磨,让柳宗元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确实已经过早衰老了。 他的好友吴武灵多次到执政大臣裴度家门口,试图将他从柳州营救回京。 裴度、柳宗元都是河东人。 元和十四年,宪宗因尊号实行大赦。 经裴度求情,宪宗同意召回柳宗元。 然而,为时已晚。 圣旨到达柳州之前,柳宗元带着悲愤离开了人间。 当时他只有47岁。 柳宗元临终前给好友刘禹锡写了一封信,并将遗稿留给了他。 后刘禹锡将其编入《柳宗元集》。
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但在文学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在诗歌、诗词、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散文和文学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柳宗元的诗词共有一百四十多首。 在人人皆有名、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他是为数不多的存世诗作之一,但其中不少诗作却被世代相传。 他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为基础,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代表一派的杰出诗才。 苏轼评价道:“最可贵的是干话,据说是外干内滑,看似淡实却很美,《圆明》、《子侯》亦如此。” 柳宗元与陶渊明并列。 柳宗元现存诗作,多为贬永州后所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他的叙事诗风格朴素,描写生动;他的寓言诗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他的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爽快的文笔委婉深刻地表达自己的心情。 不论何种体裁,其文笔皆精湛,神韵深厚。 他们以简单朴素的风格表达极其深厚的情感,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因为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歌。
宋人严羽曰:“骚学深者,唯子也。” 这个论点是非常中肯的。 柳宗元词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词赋的传统。 他的诗歌不仅运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 这或许是因为,他们虽然相隔数千年,但思想、经历、志向和性格却有相似之处。 《旧唐书》原传记载,柳宗元“在逃亡中,涉过野蛮瘴气,崎岖山谷(屋邑)。”体现了诗人的忧郁,写出了情感叙事,一定是被散文感动了,诗有几十首,请读完的人感慨万千。” 与屈原的诗词诗词十分相似。 柳宗元的《九赋》《十骚》确实是唐代赋体文学的优秀作品。 无论是注重抒发感情还是吟诵对象,都是真诚而富有内容的。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 韩、刘与宋代欧阳修、苏轼并称为“唐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作家。 唐代中叶,柳宗元、韩愈在文坛发起并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 在文章内容上,为了解决骈文不注重内容、空洞的缺点,提出“文道合一”、“文明道”。 要求文章反映现实,“有不平就大声喊”,充满批判精神,消除当前的弊端。 在文章形式上,提出创新文体,突破骈文的限制,允许句子结构任意长度。 还要求将语言改进为“不言而喻”、“言词必须自己说”。 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后“立言”。 这是一个进步的文学命题。 韩、刘结合实践,创作出许多内容丰富、技巧娴熟、语言简洁生动的优秀散文。 韩流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也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 《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的代表作。 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境界,从而确立了山水笔记作为独立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由于他的艺术成就,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和推崇。 除了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许多寓言故事,如《贵州之驴》、《雍家之鼠》等,都成为著名的古代寓言故事。 “贵州驴无本事”已成为一句几乎人尽皆知的成语。 有些寓言虽然篇幅短小,但就像他的山水故事一样,流传千古。
除了文学成就外,柳宗元还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一个积极参与政治创新的人一定是一个思想家。 柳宗元的哲学著作有《费国语》、《真赋》、《时令论》、《刑罚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著作中,柳宗元对符说持否定态度。汉代大儒董仲舒所倡导的“夏商周之符”。 他斥责董仲舒这样的大人物是“淫巫、盲目的历史学家”,指责他“欺骗后人”。 。 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之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代替“砒霜”。 这在一千多年前神学迷信盛行的封建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转变为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天人之间”,即天与人的关系,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命运论。 他的哲学思想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 他把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是唐代中叶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的一些社会政治著作是他政治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手段。 《论封建》是柳宗元最著名的政治论文。 对于封建制与县制之争,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分封制暴露了各种严重弊端,但新的县县制能够克服分封制的缺点,是优越的、进步的,所以我们大力支持县县制。 对秦始皇的评价也体现了柳宗元政治思想的进步性。 《六对策》、《金文》等政治专着主张贤能政治,反对世袭特权。 他们甚至认为皇帝在用人方面犯了错误,应该纠正。 他的重农战思想也很突出,十分重视励农兴水利民安民。 柳宗元推崇儒学,但并不提倡儒学。 他的许多言论常常以兼收并蓄、和谐的立场对儒、法、释、道等诸家思想进行和谐的阐释。 这就是他的思想与其他思想家不同的地方。
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永远受到世人的尊敬。
柳宗元相关
柳宗元墓
甘香亭
二王八司马
唐代三十六大诗人
相关成语:
[胡说八道]
相关人士:
柳宗元(773~819),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诗人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同年(公元773年)出生的名人:
李肃(773~821)十七史百将传
段文昌(773~835)唐朝宰相
韦处厚(773~828),唐朝宰相,陕西西安人
同年(公元819年)去世的名人:
张仲素(769~819)河北省
程颐(?~819),唐朝宰相,陕西西安人
杨士锷(762~819),唐代诗人,山东省泰安市人。
李师道(?~819)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