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诗人 > 诗人

评论 最销魂的是李渔的歌词勇小英

admin2023-11-02诗人人已围观

简介最销魂的是李渔的诗 文/勇晓英 小时候,我喜欢读南唐皇后李渔的诗。 我只是觉得那种撕心裂肺的辛酸和悲伤很适合我的少女口味。 事实上,这是一个年轻人天真无邪的呻吟,他不知

李煜词集长相思_李煜词集_李煜词集乌夜啼/

  最销魂的是李渔的诗

  文/勇晓英

  小时候,我喜欢读南唐皇后李渔的诗。 我只是觉得那种撕心裂肺的辛酸和悲伤很适合我的少女口味。 事实上,这是一个年轻人天真无邪的呻吟,他不知道悲伤是什么滋味。 所谓悲伤是美丽的,痛苦的言语更能引起共鸣。 这样我不但能背诵《罂粟花秋月几时来》,还能唱得深情又哀伤。 我特别喜欢《夜哭·林花谢春红》。

  那一年我爱上了一个男孩,他是深冷型的。 我本质上是一个内向的人。 考试前的一个下雪天,男孩把《大学语文》课堂笔记借给了我,我们进行了一点交流。 毕业典礼的一天晚上,几个男生来看望同宿舍的女朋友。 男孩也来了。 临走前,他向后转身,双手紧握拳头。 他的动作让他感觉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此生再也不会见面了。 之后,我收到了一份毕业礼物——一本红色封面的笔记本。 作为回报,我送了一个笔记本,手抄了一首《林花谢春红谢》,就好像我们再也见不到一样。 现在想来,真是太无礼了。 那时候整天用水洗脸很麻烦。 没有胭脂,更没有胭脂泪。 最重要的是,彼此交谈的机会很少,见面的机会不超过三四次。 他是千古诗坛的皇帝。 他写下了他对家庭和国家的感受。 令他痛苦的是天堂与地狱的生活境遇的反差。 他像释迦牟尼、耶稣基督一样,有一颗为苍生之心。 而我,一个出身贫寒的山里姑娘,怎么会感受到如此强烈而痛苦的悲伤呢?

   李煜词集_李煜词集乌夜啼_李煜词集长相思/

  我也喜欢《喜会·西楼独无言》。 至今,初读歌词时的画面依然清晰:深秋,秋风萧瑟,草木枯黄,秋雨连绵,梧桐叶落,世界一片寂静。 古老厚重的青砖高墙斑驳着潮湿的卡南梯田,梧桐树在雨中哭泣。 古老的深院里,孤独绝望的诗人徘徊在高墙下,头发蓬乱,面容憔悴,里面挂着一个孤独的身影。 害怕在外面。 那些往事,那些曾经唱过的黄莺,那些繁华的歌舞,都如梦一般,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初有那么多花,现在却那么寂寞。 实在是人生世界里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影子。

  读到这些文字的第一印象就在我心里扎根了。 如今,我老了,瘦了,但我仍然很爱李玉慈。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我骨子里天生就带着压抑的成分。 我的书桌上有王国维的《人言》。 我读了无数遍,最后还是没读完。 我曾狂妄地认为书中选的诗词名句大多是熟悉的或能背下来的,所以没有仔细看。 现在,闲暇时,我偶尔会读一页半。 王国维对李渔词的评价着实令我惊讶。

  他从气氛和境界的角度比较了文廷均、韦庄、李渔的诗,说三人分别是句美、骨美、神美。 巨绣是指:以细腻的笔触和突出的色彩美来描述事物,这是最低层次的美。 骨美是指:韦庄的诗优美、飘逸、别具一格。 这是第二个层次的美。 真正的美是神秀,意思是:李词不但有前两者的优点,而且还有真挚的情感,表现出无奈的辛酸,像灵魂独白,把人生的痛苦和无奈写到了极致,真是血与泪。 的凝聚力。

   李煜词集_李煜词集长相思_李煜词集乌夜啼/

  花间派鼻祖温庭筠的诗,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 尤其是古装剧《甄嬛传》采用了温庭筠的《耿洛子·菩萨蛮》作为主题曲。 通过甄嬛在皇室宴会上的“震舞”,将歌词表达得非常优美。 人们看电视时都会哼这首歌。 阙辞已深入民间。 读它,唱它,会让你唇齿甘甜,情感丰富。 但在王国维看来,这只是一句美丽的话。 怎么可能只是一句漂亮的话呢? “山重重叠叠金光灭,鬓云向往颊香雪,懒得画眉,来不及化妆洗漱。”望前后镜花,花相映,新帖绣荷叶边,有金鹧鸪成对。

  迷人的少妇奢华而优雅。 早上醒来的时候,她懒洋洋地慢慢地化妆。 她的心情是无情的,但也是感人的。 诗人就像一位细致的画家,将美丽少妇的香颊和鬓角描绘得无微不至。 你仿佛能闻到淡淡的粉香,感受到温暖的体温。 温巴查的笔法够细腻,我还是很喜欢的。

  韦庄的诗我读得不多,但感觉和温八查的一样。 诗的画面感很强,用词造句,味道鲜美,让人爱不释手。 “春游,杏花飘满头,街上谁年轻风流?我打算娶你一生一世,就算被无情抛弃,也不能羞愧。” ”。 多么帅气的小弟弟,多么痴情大胆。 小妹妹。 春天的季节里,女孩的思念其实是写成可以忽略的。 即使她想嫁给他,即使被拒绝,我也不觉得害羞。 看到一个直率的女孩大胆地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它有骨气、棱角和情感。 有景、有人、有情、有情,活泼轻快,如沐春风。 但在王国维看来,这只是骨子里的表演。 缺乏魅力,大概是灵魂深处的东西。

   李煜词集_李煜词集长相思_李煜词集乌夜啼/

  王国维说:李后主到了,诗歌的境界就更大了,从演员的词变成了文人、官员的词,开创了用词来表达情感的先河。 亡国之痛,对前世的追忆,都寄托在诗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悲凉深切的悲痛,用豪迈的句子来呈现。 这种心情是无与伦比的。 比较; “生命生长,恨水如东方,这是理所当然的。” “流水落花,春去天地。” 场面之壮观也是无与伦比的。 王国维还表示,李渔有一颗纯洁的心,这是很难得的评价。 我们现在讲“初心”,可见初心对于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李渔作为一代亡国皇帝,出身深宫,不懂世事。 他的内心依然纯洁而感性,因为他的创作更能发自内心,他的血泪凝结成永恒的珍珠,在中国文化史上熠熠生辉。 “家国有祸,诗人有幸,词经沧桑才开始起作用”。 但国破家亡,歌词写到死。 以生命为代价生下神秀,代价有多大? 他以自己的悲惨命运,成就了文坛诗歌的命运。 这大概是上天对诗人悲悯情怀的眷顾吧? 他活在他的言语中,活在千古里。

  关于作者

  永晓英,西乡县城北小学教师,广东省《作品》特约审稿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汉中市评论家协会秘书长。 出版散文集《吃花的昆虫》。

   李煜词集_李煜词集乌夜啼_李煜词集长相思/

  审稿人:刘春生

  编辑:颜舒

很赞哦! ()